你現在過得還不錯,起碼有書念、有選擇、有網路。但別忘了,我們祖先活過的那個年代,連自己想讀什麼、想做什麼工作,都不是自己能決定的。
他們出生的時代,叫做「無選擇的時代」
日治時期,日本人在台灣推行現代教育,看起來好像進步,實際上,台灣人根本沒得選。
日籍孩子念的是「小學校」,師資、資源、升學管道樣樣到位;台籍孩子只能進「公學校」,學什麼、能不能升學,通通被制度綁死。
1943 年雖然實施六年義務教育,但真能升學的有幾個?
那個年代,很多家庭連飯都吃不飽,哪有錢讓孩子唸書?能去學校已經是賺到,還講什麼夢想。
而且別說大學,中等教育就已經很難進。大部分台灣人根本只能選農業、工業、手藝,所謂的學術、專業,只是少數菁英的特權。
他們撐下來了,不是因為運氣,而是硬撐
你以為他們活得多好嗎?沒有。他們只是選擇不爛命一條。
沒得讀書,就學做田、學做生意。很多人白手起家,靠農業翻身。也有人靠著一點點教育機會,硬是在體制的夾縫中,殺出一條活路。
1915年,辜顯榮、林獻堂、林熊徵幾位本土仕紳,自己在中部創辦台灣人自己的學校——台中中學。他們知道,不靠日本人,我們永遠沒未來。
有些家庭更拼,直接送孩子出國,去日本、去中國。有的回來當醫師,有的在外地教書,不是因為他們特別聰明,而是他們從來不接受「你只能這樣」的命令。

他們苦了一輩子,撐出我們快樂的童年
很多人從來沒機會活得輕鬆,但他們不想下一代也這麼活。他們存地、種田、蓋房子、辦學校、開診所,什麼都做,目的只有一個——讓孩子不要像他們一樣活在命運底下。
我們今天能讀書、能選工作、能滑手機說「我要轉職」,那不是因為你特別有本事,而是有人先幫你撐過最難的時代。
這不是懷舊,這是認清自己從哪裡來
我們不需要把祖先神話,但你得知道:你能選,是因為他們當初不能選。
你今天有的生活,不是天上掉下來,是別人拼了命留給你的。
所以別只是感動,起身做點什麼。記錄你家長輩的故事,講給小孩聽,不讓記憶斷在我們這一代。
更重要的,你要撐起自己的責任:念書就好好念,工作就好好做,不只為自己活,更是對得起那一代人的努力。
最後給你一句話
「你現在手上的自由,是他們一輩子的不自由換來的。」
知道這點,你就有責任,不只活得好,還要活得有價值。
如果你家也有這種故事,留言說說,我們一起把這些記憶留下來。